中国财经报道网

探索“逝有所安”和“生生不息”的平衡

中国经济时报 2024-04-08 12:00:51 18511℃

自19世纪建立后,奥本山公墓就以融合实用和美学著称,成为了美国公园公墓运动的典范,并于1975年被列入国家史迹名录,2003年被指定为国家历史地标。如今,这里仍然秉持着创办时的理念,用优美的环境和不断改进的服务诠释着“安息”与“不息”的关系,承载着追忆先人和滋养后人的双重使命。

哈佛访学随感(5)赵峥

古今中外,生死事大。但如何面对死亡?我们往往充满矛盾,既无法回避又很难轻松地探讨。我在美国访学所租住的民宅,一路之隔就有一片规模较大的墓地——奥本山公墓(Mount Auburn Cemetery)。这个公墓在我去哈佛大学的必经之路上,刚来的时候,每次经过,我都会刻意地加快脚步尽量减少停留。但时间久了,看到当地居民早晚在里面散步,还有很多游客驱车来此观光,我也对这个公墓产生了兴趣,与朋友多次到访参观,在优雅的园林中发现了很多文物古迹,也并无阴郁之感。同时,我查阅资料,方得知此地其实赫赫有名。自19世纪建立后,奥本山公墓就以融合实用和美学著称,成为了美国公园公墓运动的典范,并于1975年被列入国家史迹名录,2003年被指定为国家历史地标。如今,这里仍然秉持着创办时的理念,用优美的环境和不断改进的服务诠释着“安息”与“不息”的关系,承载着追忆先人和滋养后人的双重使命。

奥本山公墓的发展历程,是人们在“逝有所安”和“生生不息”间寻找平衡的探索过程。在1831年奥本山公墓建立之前,美国的城市墓地建设更多地表现为功利和拥挤,很多坟墓会因各种原因被移动或损毁。在这一背景下,奥本山公墓的创始人们首次提出,要创造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让家庭可以在温馨自然的环境中用雅致的艺术品纪念他们的亲人。他们认为,公墓是一个安慰和激励公众的地方,并鼓励与自然建立治愈的联系。奥本山公墓的早期景观保留了丘陵、山谷和池塘的原始生态轮廓,在自然美景中布局永久家庭墓地空间,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公园墓地。随后,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死亡和纪念态度的变化,奥本山公墓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专业人员开始陆续开发“景观草坪”、规范纪念碑,更加强调墓地外观的简单、经济和统一。公墓还建立了马萨诸塞州第一个火葬场,建造了用于永久放置火化遗骸的壁龛,并首创了墓地的永久护理合同,公墓的专业化管理逐渐开始。之后,由于美国社会世俗化和家庭规模缩小的态势日益明显,对墓地空间的需求也出现小型化趋势。为满足这些社会需求,奥本山公墓开发了新的纪念公园,在新的片区里,不再有家庭或个人的宏伟纪念碑,而是拥有广阔的草坪和花园、与地面齐平的坟墓标记以及公墓委托制作的艺术品。同时,奥本山公墓还编制了总体规划并开展实施行动,突出在墓地发展中保护和改善景观的优先性,履行其作为非营利性墓地、博物馆和雕塑花园、植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历史遗迹的各种职责。

“逝有所安”仍然是奥本山公墓的重要使命。历经近两百年的发展,奥本山公墓的建设和发展理念并没有发生变化,即为死者的埋葬和纪念提供一个有尊严、美丽和宁静的环境,并为生者提供安慰和灵感。这其中,已经有超过十万人被埋葬或纪念,围绕“逝有所安”的公墓服务仍然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努力改善墓地空间服务,不断对社会关于埋葬、哀悼甚至死亡观念发生变化作出回应。例如,奥本山公墓构建了由传统棺材坟墓、自然埋葬坟墓和埋葬火化遗体等构成的多组合空间。根据空间形式,这些墓地的申请和使用没有设置其他门槛,但是需要支付3000-25000美元的费用,这些费用主要包括埋葬权、根据坟墓位置在坟墓周围永久照顾草皮或植物的权利,以及相关的铭文或纪念权。另一方面,为塑造“逝有所安”的环境,奥本山公墓不断强化其管理能力。目前的公墓管理体系由董事会和“奥本山公墓之友人”组成,前者汇集了来自私营、公共和非营利部门的专业人士。后者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拥有自己的执行委员会,支持保护奥本山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并通过计划和教育工作促进公众对公墓的保护和发展。其筹集的资金用于支持游客服务、教育、园艺、保护和历史收藏等。二者都能够在奥本山公墓门户网站上查到管理团队的详细介绍并向社会定期公布年度财务报告。

“生生不息”有赖于衍生功能的拓展与完善。在1831年9月24日奥本山公墓落成典礼上,公墓的创始人之一、哈佛大学法学教授约瑟夫·斯托里,曾用一段感人的致辞表达了他的愿景。大意为“我们怀着虔诚之心,珍视逝者的品格和美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更加小心翼翼地收集记忆的碎片,并将他们汇集到我们心中。当坐在他们的坟墓旁时,我们似乎在灵魂深处,聆听到了他们爱的语调和智慧的声音。我们流下了眼泪,但不再是痛苦的眼泪。与逝者的交流,令我们回到了这个世界,会感到自己更纯洁、更美好、更睿智”。彼时的他,仍在哀悼他因猩红热而丧生的十岁的女儿。今天,近两个世纪过去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大多数人的名字被逐渐淡忘。但围绕其创办之初的理念,纪念逝者、激励生者,奥本山公墓一直在探索,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拓展和完善公墓多元功能。

一是旅游参观。早在1830年代到1880年代,一些图书出版商就发行了关于奥本山公墓的参观指南,对墓地地图和不同古迹进行了描述,宣传公墓的宁静之美。目前,奥本山公墓仍然是一处难得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超过二十万名游客游览。其目前有“著名人物”“非裔美国人遗产之旅”“阵亡将士纪念日”“永恒的绿色”四条主要的主题游览项目。例如,“著名人物”路线主要参观那些影响地区、国家和世界的知名人物的坟墓。这些著名人物包括宝丽来的发明者埃德温·兰德、《正义论》的作者约翰·罗尔斯、城市公园系统的开创者查尔斯·艾略特、著名诗人亨利·朗费罗、麻省理工学院的创始人威廉·罗杰斯等。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游览,充分了解和认识这些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教育家、改革家、艺术家和发明家的贡献与事迹。而如“永恒的绿色”项目,则详细介绍了奥本山公墓在保持生物多样性、为城市野生动物创造健康条件、回收和再利用其景观废物、减少车辆和设备排放和噪音污染等方面的可持续实践历程。

二是文化传播。奥本山公墓自建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传统公墓缺乏生态与文化设计的短板问题。在奥本山公墓的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向人们传递着其对死亡与纪念的理解和文化品位,重视将颂扬生命、保护自然、传承文化统一起来。其注重保护那些埃及、新古典主义、哥特式模型的历史文化古迹,并结合时代特色和需要创新公墓建筑和景观设计。同时,还通过与当代艺术家和艺术组织合作,进一步发挥了其作为文化地标的作用,以促进创造具有原创性、针对性的文化作品,链接文化与社会公众,丰富和传播自身文化价值。例如,2014年奥本山公墓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建立艺术家驻留计划的墓地。这个计划支持当代艺术家根据自己在公墓的深刻经历创作新作品,传递了解和认识奥本山公墓文化的新视角。

三是研学教育。奥本山公墓丰富的历史景观,本身就蕴涵丰富。其公墓景观展现了美国社会心态、习俗等近两个世纪以来的变迁。不同风格的纪念碑通过其位置、大小、材料、设计、图像和铭文来讲述逝者的故事,也在激励和教育生者认识生命的意义。例如,很多纪念碑上都雕刻着毛毛虫变身为蝴蝶的图像,寓意着死亡是一种生命形式与另一种生命形式之间的过渡。同时,奥本山公墓很重视挖掘和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促进研学和教育让更多人受益。其历史藏品分布在档案馆、图书馆、照片以及美术和装饰艺术馆,为社会提供改善墓地景观、实施纪念碑和建筑物的保护计划、开发新墓地、纪念活动等咨询服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以及逝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奥本山公墓自成立以来产生和收集的关于丧葬历史、埋葬习俗、景观建筑、园艺维护等档案、图书、影像等文献材料服务。此外,奥本山公墓还创建了公民科学博物学家计划,设计了11个虚拟课堂培训,涵盖动植物保护、自然摄影、应用程序使用等课程,为更多的公众提供了保护自然、参与公墓建设与发展的机会。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审核:付龙

— THE END —



版权声明:此文为转载或用户投稿,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此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